以下為觀前短評 無雷
------------------------------------------------------------------------
什麼樣的作品能夠在你心中歷久不衰?
每個人現在應該都有一兩部作品浮上心頭
而由湯姆克魯斯主演的電影中
又有幾部在你心中佔了個位置呢?
《不可能的任務》系列作第一部作品
一推出就破了當時的上映戲院紀錄
全美3000家同時聯映可謂盛況空前
而時間過了將近二十年之久
系列作也正式推進到第五集
比前一集更為突破一直是本系列秉持的宗旨
而本作選擇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不用過於浮誇的特效來譁眾取寵
反而營造出更為沉穩的敘事節奏與劇情鋪陳
每一個任務都環環相扣
每一個橋段都能使人屏息以觀其變
就我看來
《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絕對是系列作中的最佳表現
而觀眾們最在意的劇情連貫問題
在觀影過程中也並沒有很明顯的影響
所以除非你有系列蒐集癖
不然直接進電影院觀賞是沒問題的
所以不要再猶豫了
趕快進戲院感受最真實的諜報猜忌吧!
電影爽度:★★★★★★★★☆☆ 8/10
故事劇情:★★★★★★★☆☆☆ 7/10
氣氛營造:★★★★★★★★★☆ 9/10
演技表現:★★★★★★★★☆☆ 8/10
題材鮮度:★★★★★★★☆☆☆ 7/10
綜合好評指數: 7.8
------------------------------------------------------------------------
以下為觀後評論及劇情解說 有雷
------------------------------------------------------------------------
在一個無人居住的大片空地上
有的只是遍地雜草叢生
一旁的黑色柏油上面畫著錯綜白線
一隻偌大鐵鳥昂然佇立在白線圈出的範圍內
草叢中突然竄出的男子
身上披著插滿樹葉的厚毯
「貨物還在飛機上」
科技鬼才班吉(Benji Dunn)對著耳機另一頭說道
手一邊不停地敲打著螢幕
苦苦思索不出如何讓眼前的大鳥服從自己
隨著時間流逝
眼前大鳥也為振翅高飛做好了準備
眼看速度漸升
班吉手中的難題更加無解
轉瞬間
山坡上狂奔的男人頂著眾人希望
從坡緣一躍而下
腳步沉而實地踏在大鳥的翅膀上
每一個步伐彷彿踏掉了攀升的速度感
一隻手拉在機艙門的邊緣
另一隻手
則揭開了「不可能」的序幕
《不可能的任務》系列魅力何其大
每當系列作上映
總會颳起一陣影壇旋風
首集的強勢登場更是奠定了系列作往後的地位
當時全美超過3000家戲院同時上映
也拿下該年度第三高的票房
但由於是由影集改編而成
顛覆原作影集的「砍掉重練」
引來了眾多負面批評
在影集裡原本是IMF老大的吉姆(Jim Phelps)
也在首集電影中被塑造成臥底大反派
過度聚焦於阿湯哥所飾演的伊森(Ethan Hunt)
也讓這名角色的初登場顯得顛簸難耐
轉眼間也過了將近二十年
本作身為系列作的第五部作品
觀眾的期待勢必只增不減
其實我一直認為
「不可能的任務」在影劇史中
絕對可以被稱為最佳命名作品之一
極端的形容詞往往能夠擁有相當大的想像空間
而「不可能」這種全盤否定的態度
無疑激起了無數觀眾的好奇心
《不可能的任務》系列作
一直以來主打的賣點都是更甚以往的內容
每一集都會給你更多的視覺衝擊
當第四集的新聞流出後
攀爬哈里發塔的橋段震驚全球
由阿湯哥親自上陣演出的新聞
更是讓全球影迷受驚千百回
本集也不意外
強打的攀爬飛機橋段也是親自演出
劇組原以為這樣的場景可以一次到位
但自我要求極高的湯姆卻整整拍了八次
沒錯就是「八次」
到底有誰願意連續跟著軍用機起降八次
而且還是在機外?而且還是在機外?
而且還是在機外?而且還是在機外?
而且還是在機外?而且還是在機外?
而且還是在機外?而且還是在機外?
因為太扯了所以要說八次
來看看這個場景阿湯哥的實拍花絮吧:
粉絲親自實驗「平凡人」在機外的狀況.....:
回到電影本身而論
諜報類型電影一直都是影壇屹立不搖的長青樹
高科技的配備和詭譎多變的心靈遊戲
一直都是觀眾相當喜愛的元素
但近年來諜報片逐漸變相
大場面爆破和華麗特效已成必需品
觀眾漸漸不再在乎劇情的深與廣
曾經紅極一時特務間的勾心猜忌
如今能有佼佼表現者也寥寥無幾
多得是打著「間諜」名號的無腦商業片
本作對於系列作一直強調的「團隊」
有著不同於以往的詮釋
這次,IMF瀕臨瓦解
團隊成員也開始質疑自己的立場
成員各自心中的顧忌
加上多重身分的負擔
這樣的IMF出現了更多的摩擦與不確定性
這樣的情節是不是有點熟悉?
1996年推出的《不可能的任務》
便是將故事建立在一個破碎的團隊上
最後再由伊森帶領著大家重返正軌
相似的故事背景
讓本作在「反璞歸真」的意圖更加明顯
熟悉的霧都也再現迷人風貌
相隔十九年
曾經使眾人醉心的經典諜報片又回來了
畫面中更多陰暗的色調
配上熟悉的「解任務」式的劇情
熟悉的配樂彷彿霎然響起:
首幕飛機攀爬奏起澎湃序曲
歌劇院的致命暗殺再續篇章
從高空潛入水槽後樂曲漸弱
公路上的鐵騎追逐高潮再起
而最後
以一記對上反派的致命算計
狠狠為失控國度畫下休止符
明確流暢的節奏
搭配上不敗的經典諜報元素
以上種種造就了這部作品的成功
也正式宣告
全新的IMF將會挑戰更多的「不可能」
結論:
在商業續集電影氾濫的時代中
如何留住舊的影迷
如何吸引新的觀眾
都是需要思索的艱難課題
保留系列的特色元素加上劃時代的創新
彷彿成了不變的續集方程式
然而《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卻背道而馳
已舊有的元素來跟前作相互呼應
復古的風格帶領觀眾回味諜報片的黃金年代
同時結合高科技的裝備
濃濃復古味與強烈現代感的碰撞
也為現在講求創新的電影市場注入一潭活水
本作在畫面及角色的形塑也做得相當到位
IMF團隊成員皆有相當程度的發揮
特色嶄露無遺
諜報片一定要有的世界地標巡禮也沒有少
而將場景再度拉回首集的倫敦
整部片向前作的致敬意味濃厚
也算是相當有趣的安排
諜報片之所以會受到觀眾們的喜愛
原因不外乎就是電影中所傳達的真實感
當觀眾看了無數科幻電影
被華麗的特效與天馬行空的劇情養大了胃口
醒來之後往往只會發現一切都是夢一場
而活生生的間諜特務可就不一樣了
大量的情感投入以及高科技裝備的集合體
讓電影本身不失娛樂元素
同時還能保有「人性」
這樣的作品又怎能叫人不喜歡呢?
《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成功運用流暢的劇情鋪陳
加上高張力的特技演出
讓觀眾在享受娛樂性演出的同時
不失間諜間相互猜忌的冷冽氛圍
也成功為《不可能的任務》系列寫下最輝煌的一頁
系列作經典場景的重製版海報,看看你認得哪些:
------------------------------------------------------------------------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
歡迎訂閱本部落格及在粉絲專頁點個讚
就能夠收到最新消息與更多電影相關的資訊喔!
近期文章連結:
《風中家族 Where the Wind Settles》樸實無華的土地紀實
《醉‧生夢死 Thanatos, Drunk》撕心裂肺的醉人之舞
《Minions 小小兵》一種超越語言的力量,帶你找回曾經的純真